一、申請動機與目的
(一)申請動機與學校資源盤點
1.學校藝術領域師資結構:
(1)音樂:以代理代課教師聘請詹倪婷老師擔任本校生活領域及藝術領域之音樂教師,師資良好,亦擔任本校灣酷樂團直笛合奏指導老師,師資良好。
(2)視覺藝術:本計畫長期以來以視覺藝術為主,聘請藝術家王智誼老師指導,與本校教師進行協同教學,汲取許多美術教學技巧。113學年度改以代理代課教師方式聘請,繼續進行視覺藝術教學,師資良好。
(3)表演藝術:此項為本校最需要之藝術類別,因缺乏表演藝術師資,急需援引本計畫外聘舞蹈師資,進行表演藝術教學。
2.校內行政支援機制:
(1)以校長為召集人,成立藝術深耕教學團隊,透過對話以檢討改進,成員包括本校行政團隊、本校藝文協同教師、藝術代課教師、外聘藝術家等,行政支援運作良好。
(2)整合人力與經費資源,行政人員與教師齊心發展學校藝術特色課程,師生共同參與改造校園美感環境,建構永續之內灣藝術特色課程架構,凝聚學校共同願景,營造永續在地之校園美學。
3. 現有藝術類社團狀況
(1)本校目前以音樂性社團之「灣酷樂團」為主,分為A、B班,於每周三下午授課,「灣酷A班」以「教育優先區計畫發展學校教育特色」為經費來源,聘請詹倪婷老師指導,對象為二至六年級學生,練習吹奏及合奏技巧,不定期對外展演或參加音樂比賽。「灣酷B班」以「藥物濫用多元適性計畫」之經費為主,聘請林文郁老師指導,於每周三下午進行烏克麗麗教學。,對象為三至六年級學生。以上兩班學生不重複,旨在培養學生的音感及和弦彈奏技巧,本校提供多元展演舞台,提供學生發表能力,展現音樂自信。。
(2)目前暫無視覺藝術及表演藝術之社團,急需發展表演藝術社團。
4.藝文相關活動之成績:
(1)本校灣酷A班直笛隊,參加112學年度全國音樂比賽苗栗縣初賽國小團體組直笛合奏,榮獲優等佳績。
(2)參加第55屆世界兒童畫展苗栗縣初賽,兩位學生獲佳作成績。
(二)方案發展目的(以學校特色為主題結合資源)
1.本校特色以音樂為主,包含直笛合奏、太鼓表演、烏克麗麗,視覺藝術繪畫亦是本校長期發展之特色,較欠缺表演藝術的師資及課程發展,本學年度之藝術深耕教學計畫以表演藝術-舞蹈為主,補足表演藝術的學習範疇。
2.本校地處偏遠,且交通不便,需引進外部舞蹈師資入校,設計創意學習活動課程,與本校教師進行協同教學。
3.結合校本課程及社區特色,發展在地化藝術深耕表演藝術舞蹈課程。
(三)課程內涵(以設計創意學習活動課程)
年級 |
低年級 |
三年級 |
四年級 |
五年級 |
六年級 |
學習領域 |
生活 |
藝術 |
藝術 |
藝術 |
藝術 |
課程內容 |
|
表藝-舞蹈 |
表藝-舞蹈 |
表藝-舞蹈 |
表藝-舞蹈 |
實施方式 (每週節數) |
|
1 |
1 |
1 |
1 |
總節數 |
|
17 |
17 |
17 |
17 |
外聘教師(專長、學經歷) |
|
許依婷老師 兒童舞蹈 國體大舞蹈系 |
許依婷老師 兒童舞蹈 國體大舞蹈系 |
許依婷老師 兒童舞蹈 國體大舞蹈系 |
許依婷老師 兒童舞蹈 國體大舞蹈系 |
三、實施策略與具體實施內容
(一)實施策略(含自我檢討改進機制的設計)
推動面向 |
實施項目 |
實施方式 |
凝聚共識 |
成立內灣國小藝術深耕教學計畫工作小組 |
1.
規劃擬訂學校藝術深耕教學中長程發展計畫。 2.
建立執行評估機制,具體落實校內教師藝術教學專業提升。 3.
審核並與藝術家或專業藝文團體簽訂合作契約進行協同教學 |
深化學校藝術與美感教育課程 |
兒童舞蹈課程協同教學 |
每週定期到校進行協助教學(應於正規課程內進行,不得以社團形式或於課後時間辦理) |
成果展現 |
藝術教學成果展 |
配合114.05.01母親節親子活動 |
檢核機制 |
召開定期會議 |
1.
透過教學團隊成員定期會議,討論與溝通方案執行進度。 2.
實施問卷調查或GOOGLE表單調查,並依據調查結果,滾動式修正調整。 |
(二)具體實施內容(課程實施期程114年2月~114年6月,扣除寒、暑假,內容含課程表及上課年級人數等)
週次 |
課程主題 |
年級/人數 |
教學內容 |
任課教師 (外聘藝術家) |
第 1-5 週 |
兒童街舞 |
3,4,5,6年級共40人 |
中年級:音樂之神(韓曲) 高年級:不要(韓曲) 主要著重在整體舞蹈的肢體律動,例如上律動、下律動、wave等,因此除了律動感之外,對於音樂節奏感也相當重要,很適合培養孩子的舞感,也是最常見的兒童街舞課程。 |
外聘藝術家 許依婷老師 |
第 6-10 週 |
兒童街舞 |
3,4,5,6年級共40人 |
中年級:音樂之神(韓曲) 高年級:不要(韓曲) 和Hip-Hop相比,Popping透過控制肌肉的方式「震」出舞蹈動作變換的感覺,特別看重孩子對於肌肉的控制力和對音樂節拍的敏銳度,「喀、喀、喀」的動作跳出來就像是機器人一樣有定住的感覺。
|
外聘藝術家 許依婷老師 |
11-15 週 |
兒童街舞 |
3,4,5,6年級共40人 |
中年級:清明上河圖商旅 高年級:When can I see you again 身體移動: 鼓勵學生嘗試用不同的步伐、速度和方向來表現角色的移動(例如:小碎步、大步走、緩慢移動、快速奔跑等)。 * 手勢運用: 引导學生思考如何運用手部動作來表現角色的特徵(例如:挑貨郎的彎腰、小販的叫賣手勢、旅人擦汗的動作、茶客品茶的姿態等)。 * 道具融入: * 斗笠: 讓學生試著戴上斗笠進行移動,感受斗笠對動作的影響,並思考如何運用斗笠來表現人物的特點(例如:遮陽、躲避、神秘感等)。 * 糖葫蘆: 讓扮演小販的學生拿著糖葫蘆,設計叫賣的動作和與顧客互動的情景。 * 表情與情感: 引导學生運用臉部表情來表現角色的情緒(例如:疲憊、興奮、焦急、悠閒等) |
外聘藝術家 許依婷老師 |
第 16-20 週 |
兒童街舞 |
3,4,5,6年級共40人 |
中年級:清明上河圖商旅 高年級:When can I see you again 則是著重在「地板動作」相關的舞蹈技巧,例如大風車、倒立等,會需要一定程度的力氣和柔軟度,可能較適合年齡層較高的孩子選擇。 |
外聘藝術家 許依婷老師 |
(三)教師增能研習 (辦理校內教師增能研習)
研習名稱 |
主題 |
時間 |
地點 |
講師 |
藝術深耕教師增能研習 |
兒童舞蹈教師增能研習 |
114.05.14 |
活動中心 |
外聘陳雅惠老師 1次*2時=2時 |
四、預期效益及具體評估指標
(一)質性分析:
1.整合相關藝術教育方案資源,增進藝術教學之深度與廣度。
2.落實藝術教學正常化,學生皆可接受專業之藝術教育薰陶。
3.培養學生藝術美感教育,讓藝術生活化,讓學習更有興趣。
4.建立在地化藝術教育課程或教學方案,落實學校本位藝文教學。
5.提供藝術家與協同教師對話平台,增進教師藝文教學專業成長。
6.提供藝文教學成果展演機會,提供校外展演參觀增進藝術欣賞能力。
7.透過延續性計畫及中長期發展計畫,完整規劃本校藝文教育發展。
(二)量化分析:
1.協同教師編寫生活或藝術教案6篇。
2.參加苗栗縣舞動青春比賽1場
3.參加本校運動會、母親節親子活動暨成果發表會、卓蘭健走活動開幕表演、歲末才藝發表會、校外活動表演、畢業典禮,共6場。
4.學生學習滿意度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