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苗栗縣銅鑼鄉九湖國民小學

方案名稱:墨舞展圓潭 笛聲繞雙峰

一、方案發展的動機或目的

(一)學校現況說明

     1.本校屬於偏鄉學校,教師在各領域的教學推動上不遺餘力,期待培養全方位均衡發

       展的健康學生,學校也積極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提供學生展現自我的舞台。

     2.本校積極推動藝術與人文的教學,雖然校內資源有限,但每年皆參與教育處推動之

       各項藝文競賽,如:飛揚笛聲、熱歌勁舞比賽、健身操、英語歌唱律動及民俗體育競

       賽等均屢獲佳績,深獲家長及社區的肯定。

     3.然本校缺乏表演和視覺藝術師資,期待透過藝術深耕計畫,讓偏鄉的學生可以領略

       並體驗藝文之美,拓展藝文的視野,進而培養藝術的潛力人才。

(二)方案發展動機

     1.本校位處偏鄉,公車無法到達,交通不便,屬於封閉型的農村社區,由於就業機會少,

       導致人口流失,年輕人外出就業,因此隔代教養或單親家庭比率偏高,由於弱勢家庭

       文化刺激少,藝術與人文方面明顯不足。

     2.校內編制教師無科班藝文專長教師,影響學生學習,本校期待透過藝術深耕計畫引進

       在地藝文師資,提升教師教學技巧,讓音樂、表演與視覺藝術得以在校園深耕。

     3.本校家長社經地位不高,無餘力培養孩子藝文技能,希望透過藝術深耕計畫培養藝文

       氣息,營造校園接觸藝術的學習環境,落實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的目標。

     4.本校臨近客家文化園區及苗栗工藝館,成為推動藝文活動的絕佳資源,期望透過學習

       參訪及展演等活動,帶動師生藝術欣賞及表演的風氣,活化社區的能量。  

(三)方案發展目的

         本方案將以「舞藝展客庄  揮墨染圓潭 笛聲繞雙峰 」為課程主題,結合在地的客

     庄特性與學校發展特色,希望將美感教育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並整合社區的資源,營

     造美感校園。另外,以「創作」、「體驗」、「參與」、「永續」,作為藝術教育的四大課程

     主軸,深耕美感課程,奠定美力終身學習的基礎。方案發展的目的如下:        

1.整合在地藝文資源,創造學校美感環境,推廣生活美學

     2.結合藝術家或專業藝文團體資源與學校藝文師資,深化美的感受力、想像力、創造

       力與實踐力,提升美感教育教學品質。

     3.啟發學生美感覺知與經驗,奠定美力終身的基礎,豐富其生活與心靈。

     4.帶領師生和家長體會與感受生活周遭之美,並透過本方案計畫辦理藝文展演活動,

       擴展美感素養

(四)實施對象:本校全體學生、藝術與人文領域及相關教師。

(五)實施期程:(課程實施期程1138月~12月及1141~7月,扣除寒、暑假,內容含課程表及上課年級人數等。)

(六)工作團隊:

     1.駐校藝術家

姓名

簡歷

工作分配

陳文萍

1.苗栗縣舞蹈藝術工作者

表演藝術-舞蹈

低年級舞蹈教學

謝佳修

1.台中教育大學美術學系-擅長書法水墨

2.WENDY書法工作室

視覺藝術-書墨

中年級書墨教學

邱文山

1.舊山線文化產業協會總幹事。

2.2010 春田窯陶笛音樂會演奏。

3.擔任縣內多所學校陶笛老師。

音樂-陶笛

高年級陶笛教學

     2.學校團隊(全校教師均參加,列出主要工作成員)

  

姓 名

工作分配

備註

   

陳秀卿

1.召集籌組本校工作小組

2.召開工作小組會議

3.督導各項的推動與執行

 

教導主任

關定偉

1.規劃全案,督導執行,協調工作

2.協助活動成果展示、協同教學

3.活動成果彙編資料上網、編製相關網頁

 

總務主任

陳志鵬

調度並籌措經費、統籌採購事宜

 

教務組長

 

相關課程規劃及分配教學事宜、協助藝文成果展

 

學務組長

劉星顯

調度設備支援

 

   

張世蒨、莊翹材

張嘉欣、江怡香

羅濟良、呂志鵬

協同教學、執行與指導

 

主計

陳孟愉

經費控管、收支結算

 

家長代表

葉永鴻

協助提供建議意見

 

 

二、方案發展歷程

(一)短程目標:(113年度~114年度)

以「創作」、「體驗」、「參與」、「永續」深化「舞藝展客庄  揮墨染圓潭 笛聲繞雙峰 」課程主題, 讓學生培養美力終身學習的基礎。

(二)中長程發展目標(114年度~116年度)

     1.深化教師藝文教學專業成長:

       透過藝術家體驗教學與風範引導,增進師生藝文的鑑賞與創作力,並藉由協同教學,

       精進教師的藝術美感及教材開發能力。透過教師增能研習,深化教師藝文素養,提升

       藝術深耕教學成效。

     2.建構學校藝文特色課程:

       凝聚美感教育共識,整合校內外人力及經費資源,建構學校藝文特色課程架構。

     3.豐富學生美學涵養:

       透過創意藝文活動,培養學生豐富的想像力與創造力,激發學生對藝文學習的熱情,

       讓學生具備美學知覺、鑑賞、體驗、實踐和創作,營造校園藝文氛圍。

     4.深耕社區美學文化:

       結合社區在地藝術家,提供學校師生多元的藝術學習管道,深化草根模式的藝術人文

       氣息於社區。透過整合學校與社區共有資源,推展美感校園,實踐「藝術生活化、生

       活藝術化」永續發展的理想。

 (二)課程內涵

        本方案以藝術與人文的課程設計為主,透過「創作」、「體驗」、「參與」、「永續」,

     作為藝術教育的四大課程主軸,結合在地的客庄特性與學校發展特色,希望將美感教育

     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並整合社區的資源,營造美感校園。

 

本校113學年度創意學習活動課程內容為:

    1.舞藝展客庄」:本校學區為典型的客家庄,藉由律動與舞蹈,讓學生從舞蹈中認識客

                     家的精神與文化,結合在地的特色,讓表演藝術生活化。

    2.染圓潭」:書墨畫是東方文化特有的一項藝術瑰寶,讓美感教育透過不同的形式

                     呈現進而在生活教育中潛移默化。透過書墨畫的學習,達到據於德,

                     游於藝」,動靜自如的目的,體會多樣性的藝術之美,提升美感素養。

    3.笛聲繞雙峰」:陶笛音色優美,音量適中,同時具備攜帶方便的特性。因此,希望讓

                     每個學生都能將音樂帶著走,達到怡情養性,美化人生的目的。

(三)課程設計架構圖



(四)課程內涵

年級

低年級

三年級

四年級

五年級

六年級

學習領域

生活

藝術

藝術

藝術

藝術

課程內容

表演藝術-舞蹈

視覺藝術-書墨

視覺藝術-書墨

音樂-陶笛

音樂-陶笛

實施方式

(每週節數)

每週2

每週1

每週1

每週1

每週1

總節數

48

24

24

24

24

外聘教師(專長、學經歷)

陳文萍

謝佳修

謝佳修

邱文山

邱文山

 

三、實施策略與具體實施內容

(一)實施主軸(課程實施期程1138月~12月及1141~7月,扣除寒、暑假,內容含課程表及上課年級人數等)

推動面向

實施項目

實施方式

凝聚共識

成立藝術深耕教學計畫工作小組

1.  規劃擬訂學校藝術深耕教學中長程發展計畫。

2.  建立執行評估機制,具體落實校內教師藝術教學專業提升。

3.  審核並與藝術家或專業藝文團體簽訂合作契約進行協同教學

深化學校藝術與美感教育課程

生活、藝術與人文課程協同教學

(專題演講)每學期辦理1場次書墨教學、陶笛教學增能研習

(創作展示):利用校慶、惜福感恩母親節展示學生藝文創作。

(表演教學) 利用校慶、惜福感恩母親節展演學生學習成效。

每月或每週定期到校進行協助教學(應於正規課程內進行,不得以社團形式或於課後時間辦理)

成果展現

藝術教學成果展

1.  配合校慶展示學生藝文創作及成果展演。

2.  配合惜福感恩母親節展示學生藝文創作及成果展演。

檢核機制

召開定期會議

1.  透過教學團隊成員定期會議,討論與溝通方案執行進度。

2.  實施問卷調查或GOOGLE表單調查,並依據調查結果,滾動式修正調整。

(二)實施期程與策略(課程實施期程1139月~12月及1141~7月,扣除寒、暑假,內容含課程表及上課年級人數等)

1139月~1147月辦理教師增能研習

1.實施目標:校內無藝文專長教師,藉由引進專業藝文團隊,進行藝文教學團隊專業協作,提升藝文師資協同教學策略,精進藝文課程研發及教學教材。帶領學生領略藝文之美,培養藝術欣賞與鑑賞能力,進而提升師生藝文知能。

2.實施策略:

(1)辦理教師陶笛、書墨藝文增能研習活動。

(2)時間:11211月及1134月利用週三教師進修辦理兩場次增能研習。

(3)內容:教師進行藝文增能研習,外聘音樂書墨藝術專長教師到校指導。

3.實施計畫詳見附件一、二

1139月~1147協同教學

1.實施目標:藉由協同教學,深耕學校本位之藝術與人文創意教學。

2.具體實施內容

 

  (1)舞蹈律動協同教學:自1139月~12月及1141~7月,扣除寒、暑假共計24週。低年級每週上課2節,總計48節。

年級

學期

週次

教學課程大綱

上課節數

人數/協同教師

 

 

 

(考量人數較少,採合班上課方式)

113

2~3

肢體開發:認識肢體的各個部位

4

★人數:12

一年級:5

二年級:7

 

★協同教師:

江怡香、莊翹材

 

★藝術家:

陳文萍老師

4~5

肢體強與弱的展現

4

6~7

◎肢體大與小的展現

◎表現速度快與慢的分別

4

8~9

◎介紹繪本: 日頭花

觀察植物生態的習性並運用肢體展現出其特色

4

10~13

◎客家元素舞蹈:客家童謠組曲

◎舞蹈動作分解與隊形變化

8

 

 

113

2~3

運用肢體表現速度和即停的分別

4

4~5

◎觀察模仿動物的習性並運用肢體展現出其特色

「舞蹈律動影片」欣賞與解說

4

6~7

◎客家元素舞蹈:行過

◎舞蹈動作分解

4

8~9

客家元素舞蹈融入芭蕾舞元素

4

10~13

◎舞蹈動作分解與隊形變化

8

 

(2)書墨教學協同教學:自1139月~12月及1141~7月,扣除寒、暑假共計24週。中年級每週上課2節,總計48節。

年級

學期

週次

教學課程大綱

上課節數

人數/協同教師

 

 

 

 

 

(考量人數較少,採合班上課方式)

113

2~3

認識新朋友—書法字體變變變-篆隸楷行草和毛筆做朋友

4

 

 

 

 

★人數:16

三年級:8

四年級:9

 

★協同教師:

張嘉欣、張世蒨

 

★藝術家:

謝佳修老師

4~5

書法入門-基本筆法與偏旁應用

小小說書人—書法家故事

文字拼骨遊戲

4

6~7

迎春揮毫寫春聯

4

8~9

文字的魅力-結構解析

4

10~13

和「王羲之」做朋友

8

 

113

2~3

甲骨文創意故事創作

4

4~5

蛇年創意春聯

4

6~7

扇出「水墨」意境

4

8~9

水與墨的秘密-水墨技法應用

4

10~13

4開水墨創作(學生美展)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創意水墨欣賞)

創意水墨

8

 

(3)陶笛協同教學:自1139月~12月及1141~7月,扣除寒、暑假共計24週。高年級每週上課2節,總計48節。

年級

學期

週次

教學課程大綱

上課節數

人數/協同教師

需個別技巧指導

採五六年級隔週輪流上課

 

113

2~3

陶笛介紹、起源、樣式

基本指法、握笛法、吹奏技巧

4

★人數:13人五年級:7

六年級:6

 

★協同教師:

呂志鵬、羅濟良

 

★藝術家:

邱文山老師

4~5

基本練習,c調指法,歌曲吹奏

  【小蜜蜂】

4

6~7

基本練習,c調指法,歌曲吹奏

  【小星星】

4

8~9

c調指法,歌曲吹奏【小毛驢】

4

10~13

c調指法,歌曲吹奏【甜蜜的家庭】

8

 

113

2~3

c調指法,歌曲吹奏【天黑了回家吧】

4

4~5

c調指法,歌曲吹奏

【龍貓-散步】

4

6~7

F調指法,歌曲吹奏

【揮著翅膀的女孩】

4

8~9

◎F 調指法,歌曲吹奏

【日光香稻】

4

10~13

◎G調指法,歌曲吹奏

【今晚你能感覺到愛嗎】

8

 

 

 

 

 

 

4課表

 

113學年上、下學期度藝術深耕計畫課表
(自1139月~12月及1141月~7月)

 

星期二

星期四

第一節

高年級-陶笛課

 

教學教師

協同教學教師

邱文山

羅濟良、呂志鵬

 

第二節

高年級-陶笛課

中年級-書墨教學

教學教師

協同教學教師

邱文山

羅濟良、呂志鵬

謝佳修

張世蒨、張嘉欣

第三節

 

中年級-書墨教學

教學教師

協同教學教師

 

謝佳修

張世蒨、張嘉欣

第四節

 

 

教學教師

協同教學教師

 

 

第五節

低年級-舞蹈律動

 

教學教師

協同教學教師

陳文萍

江怡香、莊翹材

 

第六節

低年級-舞蹈律動

 

教學教師

協同教學教師

陳文萍

江怡香、莊翹材

 

      113學年度藝文展演分區成果發表會

1.實施目標

1)增進學生視覺藝術鑑賞能力,藉由畫作展覽,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和鑑賞力。

2)透過客家舞蹈展演,呈現在地特色及客家歌謠樂曲的精髓。

3)結合音樂、舞蹈成果展演,豐富學生藝文生活之視野。

4)提供學生學習成果展示及發表的機會,並結合社區藝文團體,提供表演平台,增進藝文

     交流。

2.實施策略

1時間:1139月~1146月。

2)辦理內容:

校內:辦理音樂發表會暨藝文成果展,內容包含學生陶笛獨奏、合奏、客家舞蹈等演出,

並呈現藝文靜態展,營造藝術校園氣息。

     社區:參加客家委員會漫步客庄計畫、九湖社區菊祥如芋活動

藝術深耕計畫實施期程表

 

實施項目

113

114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協同教學(視覺藝術、音樂、表演藝術)

 

ü

ü

ü

 

 

 

ü

ü

ü

 

 

教師藝文研習

 

 

 

ü

 

 

 

 

ü

 

 

 

藝文展演發表

 

 

ü

ü

 

 

 

 

 

ü

ü

 

() 建構計畫執行自我檢討改進機制

    透過九湖國小藝術深耕工作小組為自我評鑑機制之組織,全校教師為當然委員,教

導主任負責統籌規劃,各專業團體及教師以專長為主依照指標分組,負責該指標的資料

收集與詮釋,再經由會議討論,提出問題與困難並研議擬改善策略。

九湖國小藝術深耕自我檢討與改進機制工作分配表

 

 

 

工 作 內 容

備 註

1

召集人

陳秀卿校長

自我檢討指標

 

2

執行秘書

關定偉主任

統籌規劃

 

3

視覺藝術類組長

馮欣組長

指標資料收集及研擬改善策略

 

組員

張世蒨老師

指標資料收集及研擬改善策略

 

組員

楊旻老師

指標資料收集及研擬改善策略

 

4

表演藝術類組長

江怡香老師

指標資料收集及研擬改善策略

 

組員

莊翹材老師

指標資料收集及研擬改善策略

 

5

音樂藝術類組長

關定偉主任

指標資料收集及研擬改善策略

 

組員

羅濟良老師

指標資料收集及研擬改善策略

 

組員

呂志鵬老師

指標資料收集及研擬改善策略

 

 

九湖國小藝術深耕自我檢討與改進機制檢核表

項目

 

自我檢討

改進方案

備 註

1.達到藝術深耕教學目標

 

 

 

2.課程規劃能否達成目標

 

 

 

3.學生藝術與人文內化情形如何

 

 

 

1.發展學校藝文特色是否達成

 

 

 

2.各類藝文課程是否均衡發展

 

 

 

1.各類藝文師資是否符合需求

 

 

 

2.各類藝文師資配合學校程度

 

 

 

1.各類藝文協同教學教師是否習得技能

 

 

 

2.協同教學遇到的困難是否解決

 

 

 

1.成果發表能否呈現年度藝術深耕成果

 

 

 

2.成果發表方式場地是否需要更改

 

 

 

1.藝文團體提出改進意見之可行性

 

 

 

2.家長提出之意見之可行性

 

 

 

 

 

四、具體成果(110111112學年度實施績效需要量化)

項次

日期

教學者

活動內容

學習時數

參加人數

一、客家舞蹈協同教學

1

1108月~1116

陳文萍、江怡香、莊翹材

低年級舞蹈律動協同教學

242

共計48

18

2

1118月~1126

陳文萍、江怡香、莊翹材

低年級舞蹈律動協同教學

242

共計48

18

3

1128月~1136

陳文萍、江怡香、莊翹材

低年級舞蹈律動協同教學

242

共計48

16


二、書墨協同教學

1

1108月~1116

黃太平、張世蒨、林修逸

中年級書墨協同教學

242

共計48

16

2

1118月~1126

黃太平、巫佳蓉、呂志鵬

中年級書墨協同教學

242

共計48

13

3

1128月~1136

謝佳修、巫佳蓉、呂志鵬

中年級書墨協同教學

242

共計48

17

三、陶笛協同教學

1

1108月~1116

邱文山、呂志鵬、羅濟良

高年級陶笛教學

242

共計48

18

2

1118月~1126

邱文山、張世蒨、羅濟良

高年級陶笛教學

242

共計48

17

3

1128月~1136

邱文山、張世蒨、羅濟良

高年級陶笛教學

242

共計48

14

二、教師增能研習

1

110學年度

黃太平

書墨教學增能研習

3小時

11

2

110學年度

邱文山

陶笛吹奏教學增能研習

3小時

11

3

111學年度

黃太平

書墨教學增能研習

3小時

11

4

111學年度

邱文山

陶笛吹奏教學增能研習

3小時

11

5

112學年度

謝佳修

書墨教學增能研習

3小時

11

6

112學年度

邱文山

陶笛吹奏教學增能研習

3小時

11

三、校內藝文成果展演

1

110.10.30

學校暨社區運動會展演

2小時

90

2

111.05.04

學校慶祝母親節展演

2小時

70

3

112.05.01

學校慶祝惜福感恩家庭日(母親節)展演

2小時

70

4

112.10.28

學校暨社區運動會展演

2小時

100

5

113.5.01

學校慶祝母親節展演

2小時

60

四、校外藝術深耕成果展演

1

111.11.12

銅鑼鄉菊祥如芋慶典活動展演

1小時

200

2

112.11.12

銅鑼鄉菊祥如芋慶典活動展演

1小時

200

3

113.03.30

2024銅鑼童樂會3年級表演客家舞蹈歌謠

 

 

五、藝文參訪

1

110.04.22

藝起來尋美:參觀臺灣工藝文化園區

6小時

42

2

111.12.07

參訪國立美術館

3小時

54

3

112.11.10

苗栗縣校外文化體驗參訪灣交響樂團

3小時

60

4

113.01.18

參訪臺灣客家文化館

3小時

47

五、預期效益及具體評估指標

(一)質性分析:

1、課程設計融入學校課程,讓全校學生均能參與並享受成果。

2、增進學生對社區及在地文化的瞭解與興趣,並培養喜愛在地藝術的情操。

3、藉由專業藝術家和教師的指導,激發學生更有創意的藝術創作。

4、增進教師藝文教學專業知能,培養校本藝文專業教學團隊,深耕校本藝文教育。

5、引進駐校藝術家,提升教師及社區、家長的藝文素養。

6、建置藝文資源網站,提供藝文資源交流與教學知能的分享平台。

(二)量化分析:

1、每位學生展現藝術創作在藝文展的作品上。

2、學生能在成展展演上表演藝術-舞蹈教學的成果。

3、音樂陶笛教學讓學生在期末成果展演時充分發揮出學習成效。

4、專業增能研習及藝文師專業協作讓教師在藝術與人文領域提升50%的成效。

5、學生在視覺藝術教學薰陶下,都能投稿美術創作比賽。

六、藝術深耕經費補助額度(廣達游於藝計畫相關經費另案補助)

勾選

113學年度推展並配合辦理藝術領域相關活動(請核實勾選)

補助額度

申請學校藝術深耕教學計畫

6萬元

申請學校藝術深耕教學計畫及廣達游於藝計畫

6-10萬元

申請學校藝術深耕教學計畫並參加「113學年度全國學生音樂、舞蹈、美術、師生鄉土歌謠及創意戲劇比賽(初賽或決賽)

參賽項目及組別:113學年度全國學生音樂、舞蹈、美術、師生鄉土歌謠-原住民歌唱

6-10萬元

申請學校藝術深耕教學計畫、廣達游於藝計畫並參加「113學年度全國學生音樂、舞蹈、美術、師生鄉土歌謠及創意戲劇比賽(初賽或決賽)

參賽項目及組別:

6-12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