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鶴岡是一個典型的農村社區,居民大多以務農為業,是早期粵東移民落腳的地方,祖先大多來意自廣東蕉嶺,客家聚落是本社區最大的特色,因此本計畫藉由客家元素透過學校特色發展的偶戲課程,希冀母語文化得以重現。
二.
本校偶戲課程是學校發展的特色之一,迄今曾4度榮獲全國創意偶戲特優;106年更以光影偶戲推動創意主題課程,獲教育部教學卓越金質獎殊榮,我們持續堅持地努力著,延續孩子對於戲劇與創造力的熱情。
三. 本校發展學校特色,以活潑多元的方式,結合現代藝術,以光影偶戲為主題,利用紙類、鐵絲等素材製作影偶,並運用投影燈光效果,再透過客語之結合來進行舞台設計。劇本內容以創意出發,豐富戲劇可看性,加上配樂、口白、音效等,透過比賽或展演方式,讓孩子從做中學創意,並將表演藝術與素養理念落實於生活實踐中。
(1)以素養導向為主的美感學習活動
以「結合在地文化的創意光影偶戲」主題,以「鶴岡」貫穿軸心,實踐探索客家在地人文的精彩美學。
(2)結合地方藝術家,傳承在地文化,讓藝術與美感,走入生活
將在地藝文資源轉化為本校學生的學習藍圖,並透過理論與操作課程,實際感受家鄉文化與人文風景。
(3)藝創展演,推廣光影偶戲藝術美學
透過偶戲社區展演,推展學習藝術課程成果,提升學習成就感、深化學習經驗。